日常熬夜?当心被哮喘盯上!

2020-12-03

既往研究表明,熬夜会引起生物钟紊乱,进而导致机体的许多病理变化,增加疾病风险。


2020年11月16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BMJ》发表了一项关于长期夜班工作与哮喘病患病风险的研究。


该研究表明,“日常熬夜”“轮班倒工作”,罹患中、重度哮喘的风险可能更高。


日常熬夜?当心被哮喘盯上!


研究参与者年龄在37-72岁之间,近29万人中,患哮喘人群约5%,中度至重度哮喘人群约2%。需长期夜班工作人群占51%。


日常熬夜、轮班倒,患哮喘几率增加36%


研究结果发现,与正常时间工作的人群相比,长期固定夜班工作的人群患有中度至重度哮喘几率增加了36%!


日常熬夜?当心被哮喘盯上!

不同工作模式下发生重度哮喘风险的aOR比值


此外,研究还发现,不管是固定夜班还是经常排班(包括夜班),患哮喘的风险比正常上班的人群高出11%-18%。


可见,不管是间隙性熬夜还是长期熬夜,都会使得患哮喘的几率增加。


4570万国人患哮喘:疾病负担巨大


哮喘是一种因为气管发生慢性炎症而导致气管壁充血肿胀的疾病。


它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四大顽疾之一。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院士领衔发表在权威期刊《柳叶刀》的一项成果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2%,患者总数达4570万人,远超以往估计,疾病负担巨大。


警惕冬季哮喘高发


进入12月,冷空气影响逐趋频繁。


随着新一股冷空气来袭,广东地区气温将随之下降,北风加大,干燥天气持续。


日常熬夜?当心被哮喘盯上!


对普通民众而言,这是一次平常的季节转换,但对哮喘患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挑战。


冬季哮喘高发:冷空气是主要诱因


冬季气候寒冷,哮喘病人的气道反应性增高,会对冷空气过敏;冬天空气干燥,灰尘、尘螨含量高,容易对呼吸道造成刺激,而且冬天容易罹患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感染。


这些都是冬天哮喘容易发作的诱因。


因此无论是哮喘患者还是普通人,到冬天都需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日常熬夜?当心被哮喘盯上!


冬季防哮喘:做好这五步


①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烟雾、灰尘和油烟等;


②防寒保暖,避免受凉和上呼吸道感染,罹患感冒后及时治疗;


③加强体育锻炼及深呼吸锻炼,以增强体质。但不宜在气温很低或雾霾天气时进行室外运动。


日常熬夜?当心被哮喘盯上!


④家里不要养狗、猫之类的宠物,宠物毛屑会刺激哮喘的发作,室内要经常打扫,以免很多的微尘进入呼吸道。


⑤定期清洗床单,保持整洁。房间通风,避免用难以彻底清洗且带毛多的的地毯,不要在卧室里存放过季的衣物和床上用品。


科普延展



灵芝孢子显著延长哮喘引喘潜伏期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专家石敦义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中心主任张桂蓉在《中华哮喘杂志》上发表了灵芝孢子对治疗支气管哮喘作用的相关论文。


专家在论文中提到,支气管哮喘一直被认为与I型变态反应密切相关,而肥大细胞的激活是介导I型变态反应主要环节之一。


类胰蛋白酶是肥大细胞含量最丰富的介质,是肥大细胞激活和介导疾病的标志,参与许多炎症反应。



实验中将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哮喘组(B)、灵芝组(C),每组10只。在对豚鼠雾化吸入OVA后发现,哮喘组豚鼠反应较严重,甚至有死亡情况出现,而灵芝组吸入OVA初期出现哮喘样反应,后期灵芝孢子灌胃后精神饮食逐渐好转


研究人员还对哮喘豚鼠引喘潜伏期进行了测定,在最后一次测定中发现,灵芝孢子组引喘潜伏期较哮喘组显著延长


日常熬夜?当心被哮喘盯上!

哮喘豚鼠引喘潜伏期的测定(s)


实验结果同时也表明,灵芝组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均比哮喘组低


日常熬夜?当心被哮喘盯上!

BALF白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


除此以外,在肺组织HE染色中发现,哮喘组支气管上皮细胞肿胀脱落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管腔变窄支气管壁及管腔内有大量以嗜酸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而灵芝组支气管肺组织上述表现明显减轻


由以上实验可见,灵芝对哮喘有确切的的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肥大细胞激活、类胰蛋白酶颗粒释放有关。



参考文献:


[1] Maidstone RJTurner JVetter C, et al Night shift work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asthma Thorax Published Online First: 16 November 2020. doi: 10.1136/thoraxjnl-2020-215218;


[2] 石敦义,张桂蓉.灵芝孢子对支气管哮喘豚鼠引喘潜伏期及类胰蛋白酶释放的影响[J].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2009,003(002):120-125


注:本文旨在介绍科学研究进展,不作治疗方案推荐。